中欧体育有消息称,目前我国三分之一的省份,垃圾焚烧存在产能过剩;因为垃圾不足,一些地方甚至开挖生活垃圾填埋场,找垃圾烧;还有人说,现在垃圾焚烧技术进步了,高温烧到1100℃,二噁英可以充分分解,所以垃圾分类没那么重要了。
乍一听,这些消息令人高兴——垃圾焚烧厂到处找垃圾烧,我们似乎已经完美解决了垃圾问题。但现实真的如此乐观吗?要知道,环保从来不是简单的加减法,而是一道涉及经济、社会中欧体育、技术等多领域、多维度的综合命题。
数据显示,我国垃圾焚烧厂年处理能力已达4亿吨,而实际可燃垃圾仅2亿多吨。单看这一数据,的确可以得出“垃圾不够烧了”的结论,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,事实并非如此。
一方面,我国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存在结构性问题,城市的处理率接近100%,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因收集、运输成本高,处理率仅有60%—70%。在焚烧厂“吃不饱”的同时,仍有大量垃圾未被妥善处置。另一方面,一些地方开挖生活垃圾填埋场,主要是因为城市扩张开发中欧体育,或填埋场已满中欧体育。事实上中欧体育中欧体育,填埋场的陈年垃圾处理成本高、燃烧热值低,若非政策要求或特殊情况,垃圾焚烧厂并不愿意接收。
现实问题是:对城市居民来说,垃圾不够烧,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随意产生垃圾了?垃圾分类是不是不重要了?
首先,就算城市垃圾可以100%无害化处理,但在垃圾收集、运输和处理过程中,都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。所谓“无害化处理”,也只是达到相应排放标准,垃圾焚烧后仍会产生废气、废水、废渣等有害物,还会产生大量碳排放,加剧气候变化。所以,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,以及通过垃圾分类减少末端处理的污染量,仍是垃圾管理最根本、最直接的措施。
环保并不是一道算术题。垃圾焚烧厂产能过剩不等于解决垃圾问题,垃圾“消失”也不等于污染消失。真正的环保必须从源头入手,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更精细的治理模式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避免陷入“垃圾不够烧、污染仍存在”的怪圈,走向更绿色的未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